新闻中心
News
分类>>下课时间太短?外出运动太冷?来看上海中小学10分钟“微运动”方案
下课时间太短?外出运动太冷?来看上海中小学10分钟“微运动”方案小小的操场、小小的教学楼、小小的孩子……位于黄浦区柳江路26号的蓬莱路第二小学分校校区是一年级学生上学的地方。虽然一切都是小小的,但是并不妨碍孩子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大大的快乐。一到下课,操场的“勇敢者道路”上便爬满了孩子。遇上天公不作美,教学楼里同样热闹:走廊的一边,喜静的孩子忙着找自己喜爱的颜色,用粉笔涂鸦墙上涂涂画画;另一侧,爱动的孩子们“飞檐走壁”,在沿墙攀爬架上不断向更高难度发起冲击。
今年9月,《上海市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出,要建设“微操场”,创造更多校园体育运动智慧场景,鼓励学生动起来。天气太热或者天气太冷?下课时间太短?校园空间太小?运动容易造成伤害事故?这些都不应成为“圈养”孩子们的理由。记者走访上海多所中小学,看到多份精彩的课间运动方案。
上周,上海气温骤降。记者采访的当天,雨水更是为天气增加了几分寒意。但是,上午9:15下课铃响,蓬二分校的教学楼里很快回响起孩子们的欢笑。在这里,8个班级分布在3层楼面,走廊宽度约莫只有1.5米左右。一楼的孩子走出教室便是操场,其他楼层的孩子课间要下楼才能玩耍,时间有点不够用。碰上下雨天,更是没有办法动起来。于是,老师们动起了脑筋——从一楼到三楼,每一条走廊上“长”出了攀爬架。防护垫不用时翻起,沿墙固定;一下课,老师们就赶紧翻下垫子,迎接满走廊的“小猴子”。
“小猴子”,是老师们对孩子们的昵称。看着他们在攀爬架熟练地上下翻飞,老师们满心欢喜。一(3)班班主任许箫成了人力“吊娃娃机”——由于个子小,孩子们等着“许爸爸”挨个把他们抱起来,再挨个“吊”在攀爬架上,看谁坚持时间最久。“加油,加油!”“哇,你好厉害!”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下,女孩陶奕涵突破了一分钟大关。“不错,进步了,15秒了!”得到了“许爸爸”的表扬,男孩康佑玮搓着小手,跑去队尾,准备再拉一次。壮壮高高的他需要比小个子同学花更多的力气才能拉住栏杆,从最初的3秒到如今的成绩,他进步不少。“一开始,一个个把他们抱起来确实挺费力的,但是,几个月锻炼下来,他们已经掌握了技巧,自己往上跳一跳,只需要我借个力,就能把他们托上去。”说起孩子们的成长,“许爸爸”很自豪。一(7)班教室外,是一组攀岩墙,孩子们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是:男生女生从左右两侧出发,到中间击掌就算胜利。女孩赵宇彤熟练地先用双手交替握紧岩点,再双腿轻轻“一荡”,便顺利完成了一次移动。“一开始我只能爬一格就要掉下来,后来我发现要先动手,后动脚。”小姑娘总结出了秘笈。
家有双胞胎男孩,“奶爸”许箫很细心,看见有的孩子双手上举时露出了小肚子,他总是下意识就会帮他们把外套拉下来一点,防止孩子们着凉。“你看,我把他们抱起来,我们就可以平视对方,关系不知不觉就更亲近了。”许箫告诉记者,有时候,小萌娃们缠着他要抱抱的时候,干脆脱口而出“爸爸”,发现叫错了,再赶紧改口,“许老师”。“我们教室在一楼,天好的时候,他们最喜欢去操场上的勇敢者道路,双手撑单杠,翻跟头转一圈,一点都不怕。”许箫说,他就跪在地垫上,一个个保护他们,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安全感。
校长余祯说,之所以选择攀爬架,一是考虑到占地面积,二是对于上海孩子来说,上肢力量一直是薄弱环节,那就从小锻炼起来!一个学期下来,蓬二每个一年级孩子都在体育老师指导下,练就了一项“绝活”——手倒立。
今年开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初级中学搬入修葺一新的新校区。开学伊始,全校所有学生都在校园网内录入了人脸识别信息——不为别的,只为捕捉一日操场运动轨迹。校长徐群力坦言,相比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长大的孩子们开始变“宅”,无论是下课还是体育活动课,课间散散步,聊会天,足矣。为了激发学生们运动兴趣,学校决定为操场装上“眼睛”和大脑”——一座智慧操场出现了。50米短跑、实习球、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操场上被划分为不同的运动区域。随时随地,同学们只要在指定范围内,高举手臂示意,操场侧边的摄像头便会自动开始当起裁判。
“不仅记录成绩,还会分析你的起跑姿势、起跳角度等各种数据,给予学生专业指导。”体育教研组长程庆山指着操场一侧的AI智慧体育大屏向记者解读。轻点学生的姓名,每个人当时的运动场景都清晰呈现。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则是一张张“运动风云榜”。风云榜实时更新,引得不少学生除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还利用下课、每天半小时大课间活动和放学后的时间来刷新自己的“PB(最好成绩)”。虽然是新校园,但大境初中面积仍很“袖珍”,环形跑道绕校园一圈不过132米,即便如此,开学至今,阳光跑“榜一”姑娘累计跑步长度已经达到了20.5公里。“我一直跳不到两米,系统提醒我起跳角度太低了,我调整了一下,果然成功了!”七(8)班男生孙浩铭凭借2.149米的立定跳远成绩,排在了全校第18名。七(2)班女生邵琪涵说,第一次跑800米,她的成绩是4分45秒,身为专业运动员的女儿,实在是不甘心。于是,经过一周苦练,她的成绩飞跃到了3分19秒。
相比大境初中,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今年迁入的新校舍宽敞得多J9九游会登录入口。学校贴心地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天地,将教学楼朝南空间规划教室,朝北空间则“留白”,打造教室门口的“新天地”。下课铃声一响,同心楼4个楼面的大空间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三五成群,有的沿着地面上的图案玩起跳房子的游戏,有的相约好友散步聊天,还有的在阅读角的小沙发上并肩而坐发发呆看看书……
“学校鼓励学生课间离开座位到教室外走一走、动一动,劳逸结合。”二(5)班孙老师说,“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大空间里共同活动,彼此分享作品,增加了学生跨班交流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朋友圈以及相互学习的平台。很多学生不仅有自己班级的朋友,还有很多其他班级的朋友呢!”
在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大厅里摆上了健身机器,人气很旺。健身机器用体能训练和文学挑战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一边开合跳一边背古诗,达到趣味健身的目的;中庭的旱地冰壶也常常有学生跑来“推一局”,孩子们“两人三足”一起“撒欢儿”,猜拳拉伸,且玩且乐……“孩子们喜欢怎样的活动?”“怎样合理利用现有的空间安排活动?”今年11月,杨浦区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开展“我的活动我做主”课间活动调研,听取师生、家长建议,征集活动内容,设计了走廊活动、桌面活动、室外活动、场馆活动,评选出25个“最受欢迎活动”,其中有“找领头人”“棋类活动”“蹲蹲乐”等游戏、“室内操”““桌面操”“拉人角力”等微运动。三(6)班班主任林晓菲介绍,下课了,打一的孩子们可以去学校所有的“智慧空间”探索。有的到“摇篮农场”近距离观察植物生长,有的到朗读亭去诗词朗诵,有的参观校园十景,有的做做“手指操”……孩子们能够在课下得到适当休息,一堂课的学习效率自然提升了。
铁环滚起来,陀螺转起来,“木头人”定格,孩子们跑跑跳跳,一片欢声笑语……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杨浦北校利用学校特色课程《中国传统游戏》来丰富学生们的“课间十分钟”。“每个教室都有一只玩具箱,包括橡皮筋、弹珠、沙包等等,各年级的玩具略有不同,方便孩子们在课间自由取玩,”课程项目部郑晓洁老师介绍,玩具箱逐步由学生自主管理,由于经常玩易耗损,学校适时采购补充替换。学校利用体育课、体锻课开展活动指导,还设置微课帮助学生掌握游戏规则。学校特意将低年级学生的教室安排靠近小天井,一下课学生们就“飞”进操场。
由于走廊两侧都有教室,万一有谁忽然之间从门里冲出来,很容易撞到小伙伴,因此,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提醒孩子们,不要在走廊里奔跑,也不要在走廊里开展身体对抗类的体育活动,避免受伤。但是,这并不妨碍记者见到一个热气腾腾的课间10分钟。“我最喜欢跳房子!就是在走廊里面沿着地砖,一块一块,单脚或者双脚连续跳。我是我们班跳得最好的!”三(4)班女孩洪睿彬骄傲地说。“我喜欢折纸!”“猜别人笔袋里装什么也挺好玩的!”女孩子们有自己发明的玩法。
不过,大家公认的最好玩的游戏,还是用一块橡皮就能玩起来的“抓苹果”。不仅有“基础版”——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双腿交叉坐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苹果”放两人中间,听到“裁判”念叨到一个事先约定的词,就赶紧去抓,谁抓到算谁赢;孩子们还发明出了“进阶版”——或是背对背坐着“盲抢”,或是更难一点,先俯卧撑撑稳,再根据指令轮流用单手撑地,去抓“苹果”。
“适合课间玩的小游戏要简单易学、娱乐性强,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锻炼协调性和专注度。”卢湾一中心小学体育教研组长陆倍倍说,学校向孩子们征集了有趣的课间小游戏,经过推广,“抓苹果”成了最火起来的那个。
有意思的是,一年级老师发现,刚入校的宝宝们有的等不及下课,上着上着就没有了精神,于是,老师从网上找了一段可爱的“小鸭操”,让孩子们上了一阵课就起身动一下,清醒一下,再投入学习,孩子们的眼神才会重新变得亮亮的。
最近,陆倍倍特别羡慕北方的孩子们,因为不少孩子告诉他,很想和伙伴们在学校打一场雪仗。“老师,不如我们夏天打水仗吧!”四年级女孩费涵提出了个替代方案。陆倍倍答应了姑娘的要求,准备在夏天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法律不仅没有禁止学生们在课间玩耍,相反,更多地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强调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保证每天每位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上海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计时俊指出,孩子的好动是天性,不能因为害怕太阳底下的阴影,而拒绝孩子们追求光明。
由于操场迷你,黄浦区回民小学特意采购了跳跳杆、羊角球、滑板车、健身垫、呼啦圈等一批占地面积小又容易上手的运动器材,供学生取用,走廊则就成了教室门口的迷你运动场。谁说平衡板只能踩上去站着?谁说滑板只能趴着滑?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不一会功夫,几个男孩将它们组装成了一辆“豪华战车,双腿支撑,“隆隆”驶来,好不帅气;女孩们不甘示弱,两块平衡板加一块滑板,就搭建了一个山洞,看谁四肢协调钻得快……这让一旁的老师们由衷感叹,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玩和运动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那些宝贵的想象力、那些自由探索的意愿、那些红扑扑的脸蛋、那些珍贵的伙伴情谊,才是孩子们应该有的宝贵财富。
担心孩子跑跑跳跳会受伤,更不想家校因此产生矛盾带来麻烦……这成了一些老师更愿意把学生“圈养”起来的重要因素。卢湾一中心小学资深教师贺春秋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她的班上总有几个男孩来告状,无非是为了下课玩闹中谁不小心撞了谁、谁抓破了谁这样的摩擦。经过家委会商议,利用双休日,一个“男子汉训练营”成立了。家长志愿者们组织足球、攀岩等运动,既强身健体,也学会自我保护;并告诉精力旺盛的小男孩们,如果有冲突想打架,请先学什么是真正的“搏击”,如果想奔跑,请去开阔的场地避免意外伤害。课间,孩子们依旧在玩耍,告状和投诉,渐渐不见了。